技术文章
-
置顶MiniLED商用显示屏通用技术规范-miniled是什么
以下是原文(无图)PDF附件,可点击文章末尾链接下载 深圳市照明与显示工程行业协会 发布 目 次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显示屏分类 55 技术要求 56 检验要求 167 检验规则 168 标记、标签、随行文件 209 包装、运输、储存 2110 应用环境 2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23前 言本标准依...
-
置顶MiniLED背光模组高亮度研究设计方案
MiniLED背光模组作为一种新型的背光,在厚度和均匀性等方面极具优势,然而其视角较大,导致其轴向视角亮度不够,因此针对Mini-LED背光模组的提高轴向视角亮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MiniLED背光模组提出了三种亮度增强设计方案第一种是根据双层增量膜的工作原理,在一层基底上设计金字塔微结构,相比于单层棱镜膜,其能从两个方向上实现视角收缩,从而提升轴向视角亮度,对影响到轴向视角亮度提升效果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确定金字塔微结构的...
-
置顶Lumus Maximus阵列光波导与HoloLens2对比
阿里格罗布曼,CEO和特拉维夫告示等方式,执行副总裁R&d的Lumus公司,停下来的路上,看到几个公司在美国与他们的最新Lumus公司Maximus的原型(以下简称鲆)。更好的是,他们说我可以通过镜头拍摄高分辨率照片。Lumus Maximus 原型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整体图像质量,包括视场 (FOV)、分辨率、色彩均匀性和亮度(超过 3,000 尼特!),具有眼镜般的外形。作为原型,存在 Lumus 知道并计划在最终产品中修复的问题。Maximus 原型只有眼镜中的显示器,没有电池、处理、相机和 SLAM。外部电缆...
-
置顶洞察VR/AR蓝海,新型显示技术MicroLED是否能解锁AR?
20年受疫情影响以及宅经济,VR/AR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VR设备出货量达670万台。目前看VR上游基础硬件性能基本完备,下游软件生态日益丰富,VR行业已具爆发条件。 22年VR出货量有望达到1400万台,同比翻倍。而各大科技公司如苹果、Facebook、谷歌和微软等企业均在AR领域进行深入布局。AR依然是巨头们看好的下一个大蓝海,其蕴含广阔产业发展红利。一、VR/AR行业现状:爆发前夜受益宅经济,VR产业在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全球VR出货量670万台,同比增长72%。21年预计全球出货量达到约800万...
-
长春光机所在红光MicroLED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Micro LED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应用于微型显示器、可见光通信、光学生物芯片、可穿戴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等诸多领域。目前,Micro LED显示的技术挑战是如何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像素密度。由于像素尺寸缩小,芯片的周长面积比增大,导致侧壁的表面复合增多,非辐射复合速率变大,从而导致光电效率下降。器件制备过程中的ICP刻蚀,加重了侧壁缺陷。另外,对于磷化Micro LED,在较高的驱动电流下,热刺激LED的多量子阱有源区和电子阻挡层中的注入电子泄漏到LED结构的P侧,导致效率下降,即efficiency droop现象。因此...
-
区域高效的多通道有源矩阵MicroLED驱动芯片设计
本研究开发了具有芯片级设计的有源MicroLED面板的控制和驱动器。该芯片包括恒流电路、数模转换器、SPI控制接口和 有源矩阵显示控制。设计过程使用TSMC0。18umHVG2CMOS技术,实现了30个通道的MicroLED驱动器。为了减少I/O引脚,将 输入信号串行输入到动态移位寄存器,并将结果并行加载到数模转换器(DAC)。DAC模块由R2R网络、单位增益缓冲区和 采样保持电路组成。DAC输出具有恒定电流,用于MicroLED驱动从电压到电流的转换。为了减少DAC组件的数量,一个D...
-
用于MicroLED的胶体量子点增强颜色转换层
本文介绍了我们在MicroLED胶体量子点增强彩色转换层方面的最新进展。如何部署胶体量子点的不同方法可以被讨论和回顾。可以看出使用颜色转换层的必要性,并从测量的光谱中计算出该层的颜色转换效率。一个亚像素大小的5微米的胶体量子点图案可以证明在阵列格式。关键词:胶体量子点,MicroLED,MiniLED,异质集成英文版论文原文,在文末附件可下载本文仅做学术交流使用,无任何其他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1.介绍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看到了信息显示器的上升趋势,它 不仅提供了娱乐,而且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功能。...
-
AlGaN紫外MicroLED
摘要:基于AIGaN的紫外线led在灭菌、消毒、净化、光疗等多个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减小LED尺 寸,具有更好的电流扩散、较低的自热效应和更高的光提取效率等 优点,紫外MicroLED有望提高量子效率,从而扩大更多的潜在应用。 本文将综述紫外MicroLED的性能增强技术和应用,为进一步发展基于 algan的紫外-led提供了展望。MicroLED格式为解决UVled普遍面临的 基本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但也展示了特定的特性和性能...
-
来自纳米和MicroLED阵列的发光特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纳米和微米尺度的发光二极管(LED)阵列的发光特性,特别关注了照明光斑的尺寸、近场和光学串扰。虽然MicroLED阵列对于与虚拟和增强现实相关的显示应用是非常有趣的,但纳米和MicroLED对于特殊应用也非常有用,如无透镜显微镜、无掩模光刻或光遗传学[1-4]。在这种应用中,光场的空间分辨率和对物平面照明模式的精确控制是特别重要的。因此我们研究通过有限差分时域(FDTD)和射线追踪模拟,使用CST和COMSOL多物理,分别发射单一LED阵列配置,不同LED大小和沥青,和不同的阵列设计,集中在L...
-
可粘接柔性氮化镓基MicroLED阵列在脑表面的体内光遗传刺激
开发一种生物相容性的光刺激装置,能够粘附在脑表面并激活空间分离的脑区域,这对于体内光遗传学应用是必要的。本研究采用各向异性氢氧化 钾湿蚀法制备了分离MicroLED外延层的中空结构。利用热释放片,建立了一种将MicroLED转移到生物相容性对苯二甲苯薄膜上的方法,在不旋转或错位的 情况下,同时保持其特性。因此,我们制作了一种柔性的MicroLED阵列薄膜,它粘附在小鼠的大脑表面,并显示出蓝色发射。英文版论文原文,在文末附件可下载本文仅做学术交流使用,无任何其他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基于G...
-
10×10深紫外发光MicroLED阵列
摘要: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由10×10个微型LED(μ-LED)组成的深紫外(DUV)发光阵列,每个器件 的直径为20μm。引人注目的是,与发光面积与阵列相同的传统大型LED芯片相比,在100mA的注入电流下,该阵列的总 光输出功率显著提高了近52%。μ-LED阵列还实现了高得多(~22%)的峰值外部量子效率以及较小的效率下降。数值计 算表明,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每个μ-LED边缘较高的光提取效率。此外,远场方向图测量表明,μ-LED阵列具有更好的 前向发射方向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提高DUV LED的性能...
-
使用UV-A、UV-B和UV-C MicroLED进行10Gbps波分多路复用
深紫外(DUV)光无线通信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兴趣。然而,由于较低的调制带宽和/或源的输出功率, 报告的DUV数据率仍然显著低于可见波长下的可比演示。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波分多路复用演示,使 用三个紫外微发光二极管发射的标称峰值波长分别为285、317和375nm,每个发射面积约为1369μm2(相 当于直径为~40μm的圆形器件像素)。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数据速率分别为4.17、3.02和3.13Gbps 分别为285、317和375nm器件,在0.5m的距离上传输的联合数据速率为10.32Gbps。介绍...
-
克服MicroLED的“效率陡崖”
新一代显示技术追求更高的亮度、更长的寿命、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显色性,将能够支撑虚拟/增强现实和元宇宙的发展。Micro-LED被认为是满足这些需求最有效的路线。除显示应用外,可见光通信、生物成像与检测亦是Micro-LED的潜在应用领域。由于制备过程中刻蚀造成的表面损伤,Micro-LED的效率随着LED尺寸的减小大幅下降,导致严重的“效率陡崖”。外延层里存在的结构缺陷和杂质也导致低内量子效率和低效的空穴输运与注入。而且,传统镓极性高铟组分InGaN量子阱LED遭受高密度的缺陷、无序、位错以及强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
-
Magic Leap 2分析(二):或为单层光波导+自适应透镜方案
Magic Leap 2 (Pt. 2):来自专利申请的可能答案介绍——“当然,他们没有那么绝望”——但他们似乎是!这篇文章是上一篇文章的后续,Magic Leap 2 for Enterprise,真的吗?再加上另外 5 亿美元。当我第一次看到 Magic Leap 在调光方面大有作为时,我非常快速地搜索了最新的 Magic Leap 专利申请。首先出现的是 Magic Leap 专利申请20210141229 ( '229 ),于 2021 年 5 月 13 日发布,标题为...
-
Karl Guttag:Magic Leap 2应用到B端的可行性分析
介绍 这个博客已经涵盖了近五年的 Magic Leap。在Magic Leap 1正式发布的三年前,我就正确预测了它的关键显示能力(见2016年“最适合”和我在2019年帮助分析的iFixit Teardown)。正如预测的那样,Magic Leap 烧掉了超过 30 亿美元的投资者资金,并且与 Magic Leap One 相比,现有耳机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新东西。 10 月 11 日,Magic Leap 发布了有关 Magic...
-
TEEIA线上研讨会--MicroLED巨量检测的挑战与潜力解決方案
TEEIA线上研讨会-- MicroLED巨量检测的挑战与潜力解決方案...
-
Saphlux实现2微米全彩MicroLED,NPQD技术全面落地
2021年10月,来自耶鲁大学的赛富电子(Saphlux)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子像素尺寸为2微米的全彩Micro LED阵列,取得了AR显示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2微米R-G-B NPQD® Micro LED阵列10微米以下的小尺寸Micro LED存在巨量转移难度大的问题。因此,目前大部分AR屏幕厂商皆采用LED晶圆键合(wafer bonding)CMOS的方式制备单色屏幕。如何实现这个尺寸下的全彩转换成为业界的一大挑战。但是,目前传统的量子点打印或量子点光刻的色彩转换方式由于其打印线宽宽、转换效率低、胶层...
-
我国研究团队在面向未来的Micro LED显示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MicroLED是指以微米量级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将其与驱动模块组装形成高密度显示阵列的技术。与当前主流的LCD、OLED等显示技术相比,Micro LED在亮度、分辨率、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跨代优势,是国际公认的未来显示技术。然而,MicroLED的产业化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小尺寸下高密度显示单元的驱动需求难以匹配。其次,产业界流行的巨量转移技术在成本和良率上难以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发展需求。特别对于AR/VR等超高分辨应用,不仅要求分辨率超过3000PPI,而且还需要显示像元有更快...
-
MicroLED显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
Micro LED技术被认为是消费电子领域下一个世代的显示技术。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公司推出了基于Micro LED显示技术的样机以及应用示范,然而Micro LED显示技术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通常,Micro LED是以发光LED芯片尺寸来定义。一般来说,我们将尺寸小于50μm的LED芯片称为Micro LED。近日,TCL电子研发中心光学系统工程师季洪雷博士团队在《液晶与显示》(ESCI、核心期刊)发表了题为“Micro LED显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的综述文章。文章从Micro LED显示技术的历史、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