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正在成为科技市场焦点,国内AR眼镜市场已掀起“百镜大战”,近日,三安光电也透露了目前公司在AR眼镜应用布局的最新进展。根据《2025近眼显示市场趋势与技术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将达到60万台,随着近眼显示技术的成熟,2030年,AR眼镜出货量将达到3210万台。
尽管AR眼镜行业尚未进入高速发展期,但仍吸引着不少企业入局,通过发展近眼显示技术,为未来AR眼镜行业的高增长做好准备。国外知名科技巨头也在陆续发布最新AR眼镜产品,带动AR眼镜关注度继续升温。
9月12日,三安光电技术中心总经理王笃祥向媒体透露,公司正在基于Micro LED与SiC两大核心部件上的研发制造能力,布局AR眼镜应用市场。
虽然,从目前来看,无论是Micro LED微显示技术,还是SiC光波导技术都尚处逐步成熟和产业化推进的阶段,但面对AR眼镜对近眼显示技术更清晰、更轻薄的需求,三安光电的布局策略或为他们在未来AR眼镜市场上获得发展优势。
Micro LED、SiC将成为未来AR显示主力技术
目前,在AR微显示技术方案上,Micro OLED仍为主流,但更高亮度、对比度等优势的Micro LED正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雷鸟X3 Pro、影目INMO GO 2、Rokid Glasses、Vuzix Z100、StarV Air2、逸文科技G1等单绿色Micro LED的提示类AR眼镜的成长正带动Micro LED的技术渗透率提升。
未来,随着Micro LED全彩化技术的成熟,以及AR眼镜对运算能力、续航力以及显示效能的要求日益提高,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搭载Micro LED的AR眼镜出货量将在2030年达到20.9百万台,技术渗透率将在2030年达到65.0%。
Micro LED技术在AR眼镜应用具有可观的前景,而如今三安光电已在Micro LED技术上取得一定的领先。三安光电透露,公司拥有丰富的Micro LED研发经验与先进生产工艺,并成功实现Micro LED芯片的小型化与高效率化,产品在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目前,三安光电已与国内外AR眼镜终端厂商开展Micro LED方案优化,完成技术验证并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而在AR光引擎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玻璃或硅作为光波导材料,而SiC凭借其高折射率、低损耗特性有望成为未来光波导主流材料。SiC可极大地提升AR眼镜的光学显示能力,提供更高亮度和对比度的光传输,且支持设备的轻量化和小型化,符合AR眼镜的发展趋势所需。去年,Meta率先发布了采用SiC光波导材料的AR眼镜Orion,由此初步打开了SiC除了功率半导体之外的另一个应用市场空间。

Orion(图片来源:Meta)
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SiC厂商正积极与光波导厂商结盟,推动SiC光波导技术的研发与发展。
而在SiC技术领域,三安光电已建立覆盖衬底、外延、芯片等多环节的垂直整合制造平台,SiC光学晶片核心指标表现优异,在400—700nm可见光波段无吸收峰,光吸收系数达到光学级玻璃水平;光学晶片表面粗糙度(Ra)小于0.3nm,晶片总厚度变化(TTV)小于1微米。
产能方面,三安子公司湖南三安已拥有6英寸碳化硅配套产能1.6万片/月,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1000片/月、外延产能2000片/月,8英寸碳化硅芯片产线已通线。
三安光电表示,其SiC光学晶片的关键参数已满足AR眼镜光波导制造要求,目前产品已通过国内外头部客户认证,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
